台南億載會參訪長榮大學 產研交流共創雙贏

黃啟銘/文

長榮大學(英文簡稱:CJCU)近期喜事連連,在面臨少子化的劣勢下,剛放榜的指考分發率突破八成,表現非常優異!此外,該校的產學研發量能除了深獲業界一致好評外,也獲得台南上市櫃等企業主籌組的「億載會」所重視,9月1日在會長鐘杰霖的帶隊下,前往長榮大學參與「2021億起長大 載譽國際」產研交流會。

台南億載會看重長榮大學產學量能,由會長鍾杰霖(前排右三)帶隊參訪長榮大學進行交流...
台南億載會看重長榮大學產學量能,由會長鍾杰霖(前排右三)帶隊參訪長榮大學進行交流。 黃啟銘/攝影。

當日首場重頭戲,以視訊連線遠在美國波士頓EGI Capital的創始人兼執行合夥人許恆源(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EGI Capital董事長黃筑筠(哈佛大學環境醫學博士),針對與長榮大學合作的IF國際產學創新論壇暨媒合平台進行簡介; 議程依序安排無人機中心、職業暨環境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環境資訊研究中心、精釀發酵研究中心與創新育成中心進行簡報。校方極重視此次盛會,學校創辦人黃仁村、董事長楊四海等董事會成員,校長李泳龍與校內一級主管一同出席。

董事長楊四海致詞時強調,身為基督教的大學,長榮大學是一所很不一樣的大學,強調永續經營的辦學理念; 創辦人黃仁村更指出,學校百年的教育事業,是需要產業界的協助,讓學生在畢業後,能順利進入職場奉獻所學。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左)與億載會會長鍾杰霖(右),代表雙方交換禮贈品。 黃啟銘/...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左)與億載會會長鍾杰霖(右),代表雙方交換禮贈品。 黃啟銘/攝影。

台南億載會會長鍾杰霖、本身也是宏佳騰董事長,他談到,現在企業都在探討如何永續經營,也很認同長榮大學的辦學理念,此外,聽聞學校在產學方面的傑出成果,期許透過此次交流會,讓億載會可以進一步與學校合作,不管是產學合作、或是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都能盡一份心力。

CJCU/ILP 產業聯絡計畫 X IF國際產學創新論壇暨媒合平台

長榮大學2019年由研發長吳佩芝邀請EGI Capital的創始人兼執行合夥人許恆源博士、EGI Capital董事長黃筑筠博士,共同合作規劃IF國際產學創新論壇暨媒合平台,同時啟動籌劃CJCU/ILP產業聯絡計畫。吳佩芝表示,透過兩位積極技術媒合,2019 年CJCU與美國波士頓Top Flight Technology (TFT)公司簽訂合作協議,TFT創辦人Dr. Long Phan認同CJCU無人機中心研發、製造與驗證能力,簽訂共同開發高酬載、長滯空無人機,以供國際無人機應用市場上的需求。

當日產研交流會,視訊連線美國波士頓,由長榮大學研發長吳佩芝進行開場引言。 黃啟銘...
當日產研交流會,視訊連線美國波士頓,由長榮大學研發長吳佩芝進行開場引言。 黃啟銘/攝影。

許恆源博士談到,2020年在疫情衝擊艱困時期,IF國際產學創新論壇暨媒合平台為推動台灣綠色能源創新產業發展與鏈結,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奈米科技中心主任MIT.nano、Prof. Vladimir Bulović 及 Via Science 執行長Colin Gounden,分別就「奈米與能源前瞻科技與新創-MIT 經驗談」及「隱私科技的發展、疆界與想像:以能源轉型為例」進行分享交流及技術專案媒合。Via Science的核心技術為透過區塊鏈保障資料數據隱私性並進行分散分析,目前為美國國防部與空軍、瑞士政府、美國 PJM、KCP&L、聯合愛迪生(Con Edison)、 東京電力等政府、電力監管機構與企業的服務供應商。透過多次密集的與台灣AI科技、台灣電力與系統公司的溝通討論,現已達成合作共識,預期將支持台灣新創投入台灣電力、物流資訊系統等建置合作。

此外,許恆源博士強調MIT(Made in Taiwan)在全球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 地位。對於疫情後全球復甦與轉型,台灣產業本身已有良好的競爭力,只要持續強化技術創新、深化國際合作及加強國內外投資,朝「創新」、「智能」、「整合」三大面向發展,台灣業界更能藉由長榮大學IF國際媒合平台,搭橋國際頂尖研究團隊,預期將能整合產官學研能量,發展前瞻技術、壯大經濟規模。

無人機中心 林清一主任 / 重新定義無人機的未來

2017年成立的無人機中心,定調以研發、技術服務為主軸,近年陸續完成多項產學計畫外,目前也獲得科技部「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系統技術」與「新型雙模態無人機」等大型產學計畫。林清一強調,中心以破壞性創新研發的構想,來協助國內無人機產業的技術升級,科技部創價計畫,是以新的雙模態混合動力無人機的開發,來突破現今無人機在酬載與續航力不足的瓶頸,展現未來無人機必要的性能。

產研交流會現場,長榮大學設置無人機中心攤位,供貴賓參觀與交流。 黃啟銘/攝影...
產研交流會現場,長榮大學設置無人機中心攤位,供貴賓參觀與交流。 黃啟銘/攝影。

而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產學計畫,將提供台灣的遙控無人機在低空域飛航的監視保障飛航安全。目前已建立雛型測試系統,完成嘉義以南全面覆蓋的接收中繼站外,將持續架設接收中繼站(GTS)的工作,預期在今年九月將完成全台45個GTS的佈署。

無人機中心主任林清一現場說明。 黃啟銘/攝影。
無人機中心主任林清一現場說明。 黃啟銘/攝影。

此外,林清一強調UTM的發展,將讓國內每架執行任務的無人機都能納入安全的管理,做飛行軌跡的追蹤、失聯的急救、空中避撞排解、無人機應用數據的後製應用、誤闖禁航區的警告與改道。甚至發展出物流空中走廊,目前已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等單位合作。2020年起,中心更與馬來西亞三家油棕公司以無人機應用於油棕園區智慧化監控管理系統等方面共同合作。最後,他介紹中心所研發的三款新型無人機:雙模態翔鸛無人機(The Stork)、八爪抗風機(The Octopi)、長滯空領航機(The Pioneer),接下來將推出破壞性創新的「無人機濕租」服務模式,結合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系統成果,以客製化設計、高端性能整合為未來的無人機應用作為結語。

職業暨環境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張振平主任 / 長知研技 榮業共好

長榮大學職業暨環境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起初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濫用藥物尿液檢測認證機構,自2016年取得TAF全國認證基金會ISO 17025認證實驗室機構。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毒品濫用及食品安全等相關研究。先後陸續執行勞動部、衛福部、農委會、教育部、科技部、環保署等政府機關計畫,協助技術開發,研究規劃制度。張振平主任談到,中心以「產學合作為主、技術服務為本」為主軸發展,目前與食品、石化、半導體、醫療、電力與大眾運輸等產業有產學合作,並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相關危機防止作業,未來將持續朝醫用、職業安全衛生呼吸與皮膚防護具檢測投入資源及技術,同時投入國家級安全衛生防護及防疫作業。而2021年成立人因工程實驗室,將主導Size Taiwan國家級計畫。

環境資訊研究中心 賴信志主任 / 加值綠能商機 企業永續ESG

身為國內整合氣象與環境大數據、超級電腦分析應用的領導者,環境資訊研究中心更長期整合美國橡樹林國家實驗室運算資源,提供台灣環保署空氣品質決策支援。

賴信志主任談到,中心整合產、官、學、研與鏈結在地資源,著重於大氣與綠能環境各項評估、環境風險管理、綠能科技發展策略與技術開發、水文環境、各類環境教育人才培育與場域經營方案。中心更配合政府5+2政策,與工研院綠能所合作育才,包括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整體場域規劃、協助審查進駐沙崙智慧綠能城進駐廠商等任務。此外,更受工研院委託,完成全台16縣市近3000所學校的校舍太陽光電設置評估。

賴信志也針對綠能發電、空汙監測、環境影響與健康風險評估、ESG規劃進行說明。而水文環境項目的台南二仁溪整治成果有成也受到外界關注。他強調,中心目前已與多家再生能源業者協力合作育才、營運管理與技術優化合作。環境資訊研究中心將以整合式創新及科技力,加值綠能新商機、共創企業、學校永續ESG。

精釀發酵研究中心 陳妙齡主任、創新育成中心 蘇于倫主任 / 跨域共創世界香草鎮

陳妙齡主任以研究著重於應用,跨域將保健食品相關產業議題融入課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想,然後把發想的創意導入發酵特色實驗室實作。她說明中心場域以液態發酵技術為主,採用在地農產為主要開發素材,發展出在地的特色的發酵商品。中心攜手民間釀酒廠,以台南南化關山地區所契種的黑糖、結合大雅地區台灣大麥,協同開發黑糖精釀啤酒「蒔醇」,並於2018年榮獲2018 World Beer Awards (WBA)Dark Beer/English Style Brown Ale全球及台灣雙料冠軍,現今已成為長榮大學熱門的伴手禮。另外她也提到另一支精釀啤酒IPA(印度淡色艾爾啤酒),為五種啤酒花提供了多種熱帶水果風味的啤酒外,還添加水溶性的膳食纖維。

地方創生-香草學院也於現場設置攤位,供此次交流會貴賓參觀與交流。 黃啟銘/攝...
地方創生-香草學院也於現場設置攤位,供此次交流會貴賓參觀與交流。 黃啟銘/攝影。

蘇于倫主任具超過15年的跨域設計業界經驗,她除了分享創新育成中心的發展歷程與現階段成果,更說明中心以四創(創新、創意、創業與創生)的發展環境,媒合產官學研的各方資源,藉由本身的跨域經驗,整合目前學校、中心所輔導的各個領域團隊,發揮最大的品牌價值。其中兩個品牌「世界香草鎮」、「香草學院」為當日所簡介的地方創生成果。她分析台灣農業新綠金「香草莢」的國內外發展現狀,中心將透過香草學院成立,推動產業人才培育、建置產業合作與農業新創技術研發、結合產官學研社五大面向地方創生團隊、與打造香草莢產業發展環境等方向。甚至成立香草創生新創公司,啟動海外參展計畫,甚至爭取國發會天使創投基金與企業資源挹注等。

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長榮大學產研交流會室內採梅花座辦理。 黃啟銘/攝影。
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長榮大學產研交流會室內採梅花座辦理。 黃啟銘/攝影。

經濟日報 2021產學合作特刊#大學USR#大專院校各校特色~熱烈邀稿

經濟日報每年八月都會出版 年度產學特刊,提供一個公開平台給國內大專院校使用,露出相關資訊給產、官、學、研界知曉。

『編務規劃』

  • 教育部年度施政目標及策略。
  • 當前產學相關重大推動政策。
  • 高等教育過去一年來施政績效與新學年度推動重點。
  • 技職教育過去一年來施政績效與新學年度推動重點。
  • 科技部支持大學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計畫,以擴散學術及研發能量。
  • AI、5G研發與創新,大學院校的人才培育與實務推動能量。
  • 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
  • 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深化國際教育學術交流合作。

2021產學合作特刊 廣告刊價表

版位刊價可同步上刊報紙規格 (寬x高cm)
封面180,00021X20.3
封底/第一頁150,00021X28 滿版出血規格: 21.6×28.6
封面裡/封底裡/後第一頁130,000
第二頁/第三頁110,000
目錄前一頁100,000
第四頁/第五頁/ 後第二頁/後第三頁100,000
內全頁90,000
專案企劃報導(三頁)150,0002,400字+3圖
付費文字一頁50,000800字+1圖
付費文字二頁90,0001,600+2
內頁1/2頁55,00018X12.3
內頁1/3頁32,00018X8
彩色1單位6,0007.2X4.7
彩色2單位12,00014.4X4.7

詳情可洽:經濟日報黃啟銘0955352148 / stiven10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