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營杉掌大葉大學 承先啟後創新猷

提要

接任董事長 深化科際整合、師徒傳承 培育產業人才 助學子接軌職場

黃啟銘/撰稿

前經濟部長黃營杉,曾掌管多間國營事業、大學教職豐富經驗,作育英才無數,為外界公認企管學界領域的翹楚。此次接下大葉大學董事長重任,起因「創辦人夫人葉林月昭女士請託,希望在少子化衝擊的關鍵時刻,協助顏校長發展校務。」他強調,創辦人葉松根先生所主張的師徒制辦學策略,是最適合現今的產業發展,更期盼學校深化「科際整合」與「師徒傳承」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所學接軌所用,為產業注入新能量。

大葉大學董事長黃營杉。 黃啟銘/攝影。
大葉大學董事長黃營杉。 黃啟銘/攝影。

黃營杉表示,我不是一開始就在國營事業工作,起初是從教小學開始,再考大學,接著經歷了財政部專員、民間企業業務員、經理、處長、副總經理等職務,才重返校園攻讀博士。「當初會轉換職涯跑道,主要是觀察到學校所教跟業界所用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才放棄業界高薪,回到大學教書,希望透過教育來改變當時候的現狀。」他說,後來因緣際會進入國營企業服務,透過走動式管理,了解基層前線的問題,這些課本沒有教的實務經驗,也成為他教學的重要養分。

串聯多方資源 創產學合作新模式

「做什麼都要科際整合,這才能成就每件事!」這是黃營杉的做事理念,更對「學校接軌產業」極為重視,他強調,學校不能只是呼口號,得有一套計畫與策略去執行。而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更是重中之重,要如何傳授有用的課程、營造好的學習環境,甚至帶領學生與產業連結,更是目前大學教育所要做的事。

董事長黃營杉說,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是大葉大學最大的辦學特色。 黃啟銘/攝影。
董事長黃營杉說,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是大葉大學最大的辦學特色。 黃啟銘/攝影。

「創辦人秉持回饋社會的精神辦學,期許透過高等教育培養全方位人才,振興臺灣產業,對社會有所貢獻,產生正向的影響力,這樣的精神深深打動他。」黃營杉感性的說,大葉大學師法德國式工業大學,認真辦學更打下良好基礎,從教學、實作到產學合作方面,積極成為企業的最佳夥伴。目前,學校為迎合中彰投產業需求,所建置七大特色研發基地,透過校方串連多方資源,產學攜手開創共生共榮的新合作模式,不只是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老師和學生更能藉由產學計畫,落實理論知識,現已成為產業育才的重要搖籃。

對於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少子化威脅,擁有豐富產官學經驗的黃營杉談到,少子化對於私立大學來說,就像是開一艘船,結果遇到退潮了,原水面下的障礙就因此浮現。學校需要有魄力拿定主意,適時盤點校內現有的人、物力資源,還有制度面須檢討,讓內部既有價值能聚焦,過程雖然辛苦,但主事者得要清楚了解危機,懂得靈活調整。

他更舉例學校科系是否符合時代需求,不只是學校要突顯辦學特色,強化深耕品牌形象。「制度的改革,會落後實際問題之後,但總是要起步!」所以要盤點校內資源,並要懂得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會把小孩送來就讀?是良好學習環境?或就業管道暢通?而老師更要積極促使學生緊密連結產業,同時,更能讓產業資源與需求回饋到學校來。因此,學校老師的表現,將影響到一所學校的發展。

擁豐富師資群 研究能量獲肯定

他進一步分析大葉大學,軟硬體完善,學校體質健康,但仍須未雨綢繆,資源再盤點,哪些地方有不足就要去改善。例如半導體產業就業前景看漲,大葉大學設有電機工程、資訊工程、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等系所,可為產業培育相關人才,也可開設AI(人工智慧)課程,透過「科際整合」,引導學生學習AI在金融、生活、生產、商場、管理等面向的應用,讓職涯發展更多元。

黃營杉接下董事長之後,對於「重擔」有新的期許。他指出,大葉大學擁有豐富的師資群,其中,校長顏鴻森、副校長施英隆、護理暨健康學院院長蔡秀鸞都獲評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這足以顯見大葉的研究能量已獲國際肯定。

他強調,「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為大葉大學辦學的最大特色,學校透過建置多元的實作學習場域,幫助學生接軌產業,老師以師徒精神傳承知識,帶領學生參與產學計畫。他更期許有不少學生原本學業成績表現普通,透過「做中學」過程發掘潛能,累積實務經驗,經過大學四年歷練,畢業後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人才。

「大葉大學超過六萬名校友,在工作崗位發光發熱,為社會服務,成為產業進步的能量,就是教育的價值,也是學校的優勢之一。」黃營杉表示,需仰賴全體教職員一起努力,讓大葉大學能持續開創新價值,不只是為產業注入新能量,更讓學校永續經營,邁向下一個精彩的30年。

大葉大學獲評世界綠色大學全台私校第一。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獲評世界綠色大學全台私校第一。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董事長黃營杉 簡介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名譽董事長、台灣管理學會理事長。專精經營策略、行銷管理等領域,曾任臺北大學商學院第一任院長,於2008年創辦崇越論文大賞。先後出任臺灣菸酒公司董事長、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經濟部部長,曾獲頒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管科會李國鼎管理獎章、財政部財政金融優秀人員、中華民國傑出經理人獎等殊榮。

全國環保節能車大賽 大葉大學雙冠、蟬聯電動車七連霸

  • 黃啟銘

SAE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所舉辦的全國大專校院環保節能車大賽,正式邁入第30屆,前兩屆因疫情停辦動態賽事,因此,今年參賽隊伍磨刀霍霍,前進鹿港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角逐最佳成績!大葉大學身為該賽事的常勝軍,最終不負眾望,由該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囊括動態競賽冠軍、最佳節能獎雙冠,總計抱回四座獎盃,再次成為本屆賽事最大贏家,更成功蟬聯電動車動態競賽七連霸。

大葉大學環保節能車奪雙冠,機械系創下電動車七連霸紀錄。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環保節能車奪雙冠,機械系創下電動車七連霸紀錄。 校方/提供。

代理校長顏鴻森表示,SAE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一年一度的環保節能車大賽,是全國機械與車輛相關科系學生爭取榮耀的舞台,因應全球綠能及電動車趨勢,鼓勵大學生設計製作電動車。學生在參與過程結合理論與實務,老師帶領學生做中學,學長姊傳承經驗給學弟妹,成功締造佳績,今年不僅榮獲動態競賽冠軍、最佳節能獎雙項冠軍,更創下七連霸的新紀錄。

大葉大學代理校長顏鴻森(左五)恭喜Transform車隊奪冠。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代理校長顏鴻森(左五)恭喜Transform車隊奪冠。 校方/提供。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陳昭雄指出,機械系今年共有Transform車隊與Rimitto Sho車隊兩支隊伍參賽,Transform車隊囊括動態競賽冠軍、最佳節能獎、車輛製作競賽第3名,Rimitto Sho車隊榮獲動態競賽第5名,總計榮獲四個獎項。動態競賽方面,Transform車隊跑出29圈的最佳成績,電池單圈耗電量也為最低,因此同時拿下動態競賽冠軍、最佳節能獎雙冠。機械系在2014年至2019年,連續六年榮獲電動車動態競賽冠軍,受到疫情影響,大會暌違兩年停辦動態賽,今年大葉大學再度勇奪冠軍,蟬聯七連霸。

大葉大學Transform車隊在環保節能車賽獲頒三獎盃。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Transform車隊在環保節能車賽獲頒三獎盃。 校方/提供。

Transform車隊,由陳國祥老師、紀華偉老師、鄭鴻儀老師指導,機械系大三生曾浚瑋、羅冠翔、簡雋庭、黃竑文、大四生張濬丞、徐呈銘、張宇和、李凱閔、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大四生詹予瑄、工業設計學系大三生柯振譽共同打造。隊長曾浚瑋表示,車子的外型設計採用子彈頭造型,達到低風阻的效果,因應賽道有減速墊,車子裝了前後避震器和懸吊系統,以降低影響,他們也在控制器內寫電能回充系統,剎車時會將動能轉電能,回充電力。

大葉大學Transform車隊的駕駛員羅冠翔分享冠軍喜悅。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Transform車隊的駕駛員羅冠翔分享冠軍喜悅。 校方/提供。

該隊駕駛員羅冠翔說,以往的比賽規則是三輪設計,今年改為四輪,在轉彎時會比較困難,車輛整體也變重,他們透過差速器讓轉彎更順暢,並且跟台灣玻璃館借場地試跑,很開心可以跑出第一名的好成績。

大葉大學Rimitto Sho車隊獲環保節能車動態競賽第五名。 校方/提供。
大葉大學Rimitto Sho車隊獲環保節能車動態競賽第五名。 校方/提供。

Rimitto Sho車隊,由羅正忠老師、蔡耀文老師指導,機械系大三生鐘子舜、邱有義、王陳翔、大一生陳哲聖、江祐頡、丁品心、江芃諭、邱思涵、王乙宸、張祐誠共同製作。隊長鐘子舜說,動態競賽比賽時間為45分鐘,跑完圈數最多者獲勝。他們以冠軍為目標反覆調校,試跑時都很順利,沒想到比賽當天車子跑到一半前輪壞掉,車子有快速換胎設計,現場緊急維修花掉了12分鐘,雖然把握剩下的時間繼續跑,但最後只跑出24圈、第5名的成績,覺得很可惜,他們明年要再次挑戰,希望可以把冠軍拿回來。

工學院院長李清華強調,車輛工程一直機械系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因應全球環保節能趨勢,大葉大學打造「輕量化電動載具研發基地」,提供學生實作學習場域,培養學生成為實作專家,機械系每一次挑戰環保節能車大賽都獲得佳績,目前電動車、省油車雙項紀錄保持人都是大葉大學,這是值得驕傲的成就!